post 埋la...
>>>>>>>>>>>>>>
from apple...
蘋論:走出死胡同 普選才能邁步
2010年06月22日
在中央政府及特區政府公開表明接受民主黨及普選聯提出的改良方案後,不同的政團、政治人物陸續表態。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先生、天主教香港教區陳日君樞機等民主派大老公開反對方案,寧願政制原地踏步。立法會內其他泛民主派政團及議員包括公民黨、社民連、李卓人、梁耀忠、何秀蘭等同樣反對改良方案。另一方面,原來支持政府方案的政黨則紛紛轉軚支持改良方案,包括民建聯、自由黨、經濟動力……等。
政改是重大的公共政策,是重大的政治決定,剛獲中央及特區政府接納的改良方案跟原來的方案有較大的改變,不同政黨有不同反應及意見固然正常不過,政黨內部出現不同聲音更不奇怪。立法會就方案作投票後,類似的表態及不同意見、爭議還會陸續出現。
對堅決要求二○一二年落實雙普選的政團及市民來說,民主黨及普選聯提出的改良方案的確不符理想,的確難以接受。因為方案未能讓市民可以在後年以一人一票選特首及全部六十位立法會議員。
問題是人大常委會早已在○七年否決二○一二年雙普選,並提出二○一七及二○二○年分別普選行政長官及立法會。換言之,任何方案其實都不可能達到二○一二雙普選的目標。
有泛民主派政團及議員認為,改良方案不能取消功能組別,反而因為增強了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的代表性及參與性,令將來更難取消功能組別。這樣的質疑及批評有一定道理,不能輕視。但正如昨天在本報撰文的幾位學者指出,改良方案新增的五個區議會功能組別不是傳統功能組別,而是形同直選的議席,而是讓三百二十萬選民可以參與的變相直選議席。這些議席不但讓選民有選擇權,當選的議員更必須向三百多萬選民負責,不能只服務小圈子或特權階級。再加上新增的五個分區直選議席,由全港三百多萬選民選出的立法會議席將佔整體議席接近六成,傳統功能組別則只有四成多一點。在這樣的基礎上,支持民主、普選的力量將更有機會克服傳統功能組別議員的抗拒,將更有機會取得三分二多數,取消傳統功能組別議席。這顯然比原地踏步更有益有建設性。
同樣重要的是,改良方案為不同政黨、不同派別、不同背景人士提供了更廣闊的參政空間,讓他們有機會經歷民主選舉洗禮後進入立法會,為市民的利益打拼。事實上由於政制長期停滯不前,很多政黨的第二、三梯隊在選舉中只有陪跑份兒,沒有機會進身立法會,沒有機會參與更多政治及政策性工作,其他想投身政壇的獨立人士、年輕人同樣因政制遲遲未進一步開放而望議會興嘆。改良方案一下子增加了十個直選及變相直選議席,參政進入議會的機會登時增加了三分一,政壇新血立時有更多機會冒出頭來,為市民利益盡力,為議會及政壇帶來新氣象。這個好處同樣不能抹煞。
爭取民主從來不能靠政府一紙承諾,爭取民主從來要寸土必爭,抓緊每個機會擴大民主參與,增加政制的民主成份。民主黨及普選聯提出的改良方案並不完美,但至少可以為香港政制帶來實質進步,至少增加了政制的民主成份,比原地踏步好得多。若能順利通過方案,未來將有更大的條件及空間廢除所有功能組別,落實真正的雙普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