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還有150天,北京奧運就要開幕,各國運動精英等待的,就是這一天。一般人如你我,想參與其中,固然可以坐在電視機前觀戰,其實還可以動身走兩圈,實行「訓身」支持。
但是,一味不停地做,又怎知道自己的運動量足夠不足夠?
香港中文大學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許世全指出,要衡量運動量是否足夠,方法有不少,固然可以借助如心跳表或計步器等小工具,此外,計算心跳(或脈搏),甚至自我評估運動時的辛苦程度,亦是有效的方法。
方法1 計算心跳率
一般來說,只要運動時的心跳率達到「最高心跳率」的六至七成,即表示已達到一定的運動強度。
若自覺有能力做劇烈一些,把最高心跳率的九成作為目標,效果豈不更好?未必。許世全說,這樣做的話,一來體能上進步不會太多,二來運動後容易感到疲勞,影響第二天工作及上學的表現,到時少不免埋怨自己「囉苦黎辛」。「如此下來,不單不能持之以恆地運動,受傷機會也大增。」
這個方法有它的局限,例如一些人的心臟對運動反應不如常人,又或正在服用血壓藥的人,心跳率未必能反映運動時的表現,便要用以下的方法去衡量。
方法2 自我評估辛苦程度
「好辛苦呀!」若你運動時心中如此大叫,即表示已達到「主觀運動評分」的7分(參考附表),證明達到中等運動強度,恭喜恭喜。
但如此主觀評分,會否不準確?許世全稱,不少人都有這個疑問,運動科學學者於是從實驗中找答案,發現此法能如實反映當事人的運動強度,連體適能界的權威機構之一美國 運動醫學學院都推薦。
方法3 說話測試
這個方法更簡單,就是邊運動邊說話。若有同伴一起做運動,又能邊做邊說話,表示已達到中等運動強度。若只能呼吸而不能說話,則表示已到了「主觀運動評分」的8至9分,那就太劇烈了。
http://hk.news.yahoo.com/080310/12/2qbi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