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utter.blogspot.com/2004/11/blog-post_110128286829617342.html 香港四代人系列
明報
林道靜
-----------------
表面上,世代之間相安無事。其實,世代之爭即將爆發。安分的第一代人陸續退出舞台,已經開始長出銀髮的「戰後嬰兒」反而毫無倦意,繼續指指點點。內地、台灣的三十世代意氣風發,香港的卻感到出頭無期,生活艱難。至於第四代人,打從開始便是輸家。
-----------------
(一) 香港第一代
2004-09-26
香港,有四代人。
我屬於五年八班(即1958年出生),是戰後嬰兒潮(1946至1965年間誕生的小孩)的一分子。排在「戰後嬰兒」隊伍後面的,是1966至 1975年間出生的一代,他們沒有經歷過所謂「麥理浩時代」之前的英國殖民時代,青年時期遇上了香港前途談判,讀大學或踏足社會前後碰上八九天安門事件。至於現處身隊尾的,主要是「戰後嬰兒」的下一代(1976至1990年誕生),或者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的生活一直受到「戰後嬰兒」那一代人所支配。
非香港土生連繫內地
那誰是第一代?我父母是第一代人。雖然他們並不是在香港土生,卻(完全沒有計劃的情況下)在這地方待了大半生,見證這社會從戰後重光到走上工業化,再踏上小康的道路。以前很多人討論香港社會與文化發展時,都沒有把這批二三年級(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生,年青時經歷戰亂的一代)算進去,其實是認識上的一種偏差。事實上,正因為他們不是土生土長,更因為他們早年仍然盼望有回鄉的一日,在有意識與無意識之間將自己熟悉的一套也帶到香港來了。當然,戰前的香港社會在各個方面都絕非一片空白。論獨特的生活方式,早於上世紀初已初露一個輪廓。不過,反過來說,長期以來粵港澳三地聯繫密切,將香港社會抽離於整個區域環境,低估了地方相互連繫的影響,亦一樣有欠全面。第一代人就是一種聯繫,將內地與香港、舊與新串連起來。今天,在第一代人步入晚年而陸續離去之際,好應該有人為他們做些紀錄。
經歷戰亂逃難 事事 家人為先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中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亂、逃難是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浮現的概念和集體經驗。小時候,戰前---戰後是一個斷代的重要概念。在上一輩口中,有沒有經歷過戰爭,決定了一個人有沒有真正的艱苦經歷。當然,對我這類「戰後嬰兒」來說,戰亂、走難都不是第一身的經驗,而是祖父、祖母、爸媽的經歷與回憶。每年炎夏,我爸喜歡在屋
[ 本文被智者在2009-10-17 11:12重新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