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2010年10月23日 星期六 05:10
【明報專訊】超強颱風鮎魚愈游愈遠,令香港再次避過一次嚴重風災。不少市民因沒「打風假放」而失望,常說近年熱帶氣旋襲港,「臨門一腳」大多甩拖,戲言香港似有無形力量保護。本報統計,自97年以來共67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當中20個令香港天文台 發出8號或以上警告信號,佔整體30%。
風暴未避上班上學時間
另外,自97年以來,天文台發出8號烈風或暴風信號或以上的20個熱帶氣旋,當中四分一是在周末及周日、四分一於晚上或凌晨後發出、引致停課共11天,交易所停市全日或半日則分別有7次及2次(見表),數字上未顯示風暴「避開」上班上學時間。
天文台曾有研究指出,近年影響本港的颱風數量的確偏低,原因是南海一帶海水溫度上升了0.8℃,遠較西太平洋上升的0.2℃高,估計南海周圍受陸地圍繞,散熱較慢,加上海 水水位較淺,以致溫度上升幅度較大。
海上水 溫上升,令氣流上升,形成對流,離海面500米高的中層氣流氣壓異常地高,有如一堵無形牆壁,將進入南海的颱風改變方向,吹向東北方的福建沿岸,以至台灣 和日本 。
天文台曾統計1990年代以來進入南海的熱帶氣旋數目,發現90年代初最多,每年平均約4個,然後一直下滑,到08年才有迹象回升。97年至今共有67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平均每年4.8個,當中以去年最多(9個),當中3個達颱風級別。
鮎魚一度逼近本港,令「李氏力場」這個數年前由網民貪玩創作出來詞語,再次成為Google搜尋榜首。網民「力場理論」是指颱風襲港會令全城癱瘓,引致經濟損失慘重,力場因而左右颱風路線。
天文台署理高級科學主任李淑明強調,天文台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以科學為基礎,主要考慮市民安全,沒有加入政治或經濟等考慮因素。她以鮎魚為例,由於日前鮎魚移動路徑不明朗,天文台認為短期內對本港影響有限,因此於周三下午4時35分才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與下午股市無關。
明報記者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22/4/kv2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