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雪蘭莪州,登記選民人數最多的選區有144,369位選民,而人數最少的僅37,390 ─ 在同一州內,兩區選民的票值相距4倍。2008年,最大的選區由在野的民聯候選人勝出,而選民數最少的則由國陣輕鬆拿下。
而按2008年的數據,全大馬最小的選區是只有6008名選民的布城,而最大的選區則是有11.2萬選民的加埔,兩者選民數字相差17倍。
在昨日的大馬大選中,力求變天的民聯僅得40%國會下議院議席,較執政的國陣少了44個,但得票卻過半,比國陣多近40萬票。民聯的每一席位亦比國陣贏得艱辛。
整體而言,在昨日近80%高投票率之下,要贏得一個議席平均需得票5萬:得票560萬的民聯共有89席,平均一席6.3萬;得票520萬的的國陣共133席,平均一席僅3.9萬。
不公的選區劃分(gerrymandering)情況,一直是大馬選委會為人詬病的種種舞弊情況之一。2011年底,有馬國公民根據2008年的選舉數字計算,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只要選區劃分「得宜」,執政黨得票15.4%就能得到國會大多數議席。
而2008年選舉的數據也顯示,民聯勝出的選區均為人口最多的選區,因此國陣能夠在全國得票率較低的情況下成為議會多數。在野黨人認為這是執政黨刻意按自身利益劃分選區的結果:只要將支持在野黨的選區結合,把支持執政黨的選區越劃越小,國會議席就能被精確地操弄。在野黨一直向選委會作出申訴,但徒勞無功。
伊斯蘭黨籍的特委會成員哈達藍利則點出,吉打華玲(Baling)國席(國會議席)儘管是個鄉區議席,卻擁有異常龐大的選民人口,在7萬人左右。
「這是因為伊斯蘭黨曾經贏得這個議席。」
(當今大馬報道)
儘管無所不用其極,但國陣所得議席仍然持續下跌,下屆選舉前又會如何操弄選區劃分,是反對派十分關注的問題。
http://thehousenews.com/politics/%E6%8E%A7%E5%88%B6%E9%81%B8%E5%8D%80%E5%8A%83%E5%88%86-%E5%A4%A7%E9%A6%AC%E5%9C%8B%E9%99%A3%E8%BC%B8%E9%81%B8%E7%A5%A8%E4%BB%8D%E5%8B%9D%E5%87%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