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溫度高,加上雨水,蚊患為禍,市民對驅蚊產品需求大增。有調查發現,市面上多款驅蚊產品的化學成分避蚊胺(DEET)含量高,存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輕則引致使用者皮膚出現紅疹、眼部敏感或呼吸急促,嚴重的可致昏迷。有執業藥劑師質疑,本港驅蚊產品不受衞生署及漁護署管制,致含高濃度DEET產品流入市面。
不少市民往藥房購買驅蚊產品,誤以為產品包裝上標示的DEET濃度愈高,功效愈好。不過,理工大學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副教授余海虎昨警告,重複使用含高濃度DEET的產品,會導致細胞死亡、細胞異變或減少製造新細胞,甚或致癌。
上月,該學系進行「DEET濃度毒性測試」,結果發現利用DEET濃度達百分之九十八點一一與百分之二十五的樣本,分別在三十分鐘與一小時後,導致測試金魚死亡,而百分之十四點二五的樣本,亦四十八小時後導致半數金魚死亡,反映高濃度DEET可對生物造成急性中毒,低濃度則造成慢性中毒。
兒科專科醫生麥永健說,DEET具神經毒性,能迅速滲透進血液內,過量使用可導致腦細胞受損,影響肌肉協調、認知能力、記憶力與集中力等,而兒童對「避蚊胺」的毒性反應較成人更敏感,更容易出現嚴重副作用。
港九藥房總商會監事兼執業藥劑師張德榮批評,本港驅蚊產品不受衞生署「藥劑及毒藥條例」及漁護署「除害劑條例」規管,建議當局參考美國、加拿大等地,立法監管驅蚊產品。盧森堡大藥廠則推出一款新驅蚊產品,以歐洲野紅茄製成,不含DEET成分。藥廠指出,該產品能有效干擾蚊隻辨認人體釋放出的二氧化碳,達致驅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