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朋友看完桃姐後都說沒有之前所預計的激動, 感覺是淡淡然, 但有眼淚留在心裡。
以主僕情為主線,實質是借此故事來將人生的最後一段路呈現眼前, 借桃姐的眼睛讓觀眾看到另一種更貼身的世情 。生老病死就是這般來去自如, 生命結束 , 生活繼續,生命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有幸去陪所愛的人走那最後一程是一種緣份。
葉德嫻演繹照顧過一個家庭四代人的工人桃姐十分稱職, 性格固執,中風後不想別人照顧自願入住老人院;她接受東家好意時的那份戰戰兢兢也入木三分,可能會有其他演員都可以駕馭到這個角色 ,但是她和劉華的默契是時日累積回來,他倆走在一起, 令人看得舒服自然, 感覺幾可亂真,事半功倍。如果男角不是華仔, 出來的感覺應該不是這回事。
劉德華的演出也幾乎是他史上最好,不慍不火,片末他再推著生命在最後倒數的桃姐往公園,有一鏡只拍他的背面, 然後他呼出了一口氣, 讓人感受到那一口氣是生命流逝無奈的感慨。
這電影除了講生老病死, 也帶出了社會的老人問題, 對老人院的描述也十分細緻, 很多老人家都是在老人院走完最後一段路,令人不期然去想,家人老了的時候會怎樣, 自己老了的時候又怎樣;如果你有家人住在老人院也會對一些場景有所感受。 片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真實,如配角江美儀十分不滿母親重男輕女, 口裡在罵, 但到了母親過世, 回老人院收拾遺物時悲從中來,這又其實是很多人對家人的寫照。
有些感情是不知不覺累積而成,本身不轟烈只是自然而然, 如桃姐和roger, 他們各自陪伴對方走過人生一段路, 適當時候角色掉換,已植根的能感情凌駕他們身份上的分別 ,Roger 只是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 圓滿了他和桃姐這一場緣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