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5閱讀
  • 1回復

[轉貼]核融合蝕爐壁 美找到阻止方法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sheva
 
發帖
13676
好友元
0
閱讀權限
13676
貢獻值
4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于: 2006-06-19
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的物理學家認為,他們已解決人工核融合研究遭遇的一大問題。

人工核融合被認為是廉價、安全、乾淨與幾乎取之不盡的未來能源。在核融合過程中,原子核會彼此結合,釋出能量,和用以製造核能與原子彈的核分裂過程剛好相反。

在核融合反應爐中,粒子撞擊在一起,形成稱為電漿的帶電氣體。電漿受到強力磁線圈約束,被圍堵在稱為托克馬克裝置(一種環狀大電流的捏縮電漿體實驗裝置,用以研究受控熱核反應)內部。

歐洲聯盟、美國、日本、俄羅斯、中國大陸、印度和南韓去年簽署協議,以一百億歐元(約新台幣四千零七十四億元)經費,在法國南部卡達拉施建造全球最大的托克馬克裝置「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TER),作為以商業應用為最終目標的測試平台。ITER建造約需十年,建成後可使用廿年。

不過ITER的設計面臨許多難題,專家也束手無策,其中之一就是稱為「邊緣局域模式」(ELM)的現象。電漿的外緣會突然出現流動或漩渦,腐蝕托克馬克裝置的內壁。

托克馬克內壁的表面以極為昂貴的金屬製成,可吸收電漿噴出的中子。腐蝕會提高內壁的更換頻率,導致成本大增。受腐蝕的粒子也會嚴重影響電漿的性能,減少所能傳遞的能量。

由通用原子公司研究人員伊凡斯率領的研究團隊二十一日在英國「自然物理學」期刊發表報告指出,該團隊認為其實可以巧妙控制ELM現象。

該團隊發現,反應爐內部特殊線圈所產生的小型共振磁場,會在電漿邊緣製造「混亂的」磁干擾,阻止流動產生。

核融合和太陽發射能量的過程相同。太陽釋出能量時,氫原子被迫結合產生氦。人類在反應爐中添加氫的兩種同位素氘和氚,即可製造核融合,最後產生廢料氦。

海水中含有氘,可謂取之不盡。取得容易的的鋰元素在核融合容器中經過輻照,即可產生氚。
離線智者
發帖
14653
好友元
46535
閱讀權限
37357
貢獻值
2
只看該作者 1  發表于: 2006-06-19
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