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又名「四腳蛇」。包括各種壁虎、飛蜥、草蜥、石龍子和沒有腳的蛇蜥類等等。蜥蜴和各種龜鱉、蛇、與鱷魚共屬於「爬蟲類」 (爬蟲綱)。蜥蜴和蛇的血緣關係很接近,兩者皆屬有鱗目。蜥蜴亞目共有十六科、383屬、3751種。分布範圍極廣,除了南極洲外,其餘各洲只要不是緯度過高的地區皆有分布。蜥蜴多半為卵生,但有少數為卵胎生,如某些種類之變色龍。
蜥蜴的身體外表被覆著各種型式的鱗片,而不像龜鱉類有骨板所形成的硬殼;也不像鱷魚類有革質的外皮。除了部份蜥蜴像蛇類沒有腳外,幾乎所有蜥蜴都有腳(四肢)。
這些沒有腳的蜥蜴,常被誤認為是蛇,我們泛稱牠們為「蛇蜥類」。蛇蜥類的遠古始祖應是有腳的蜥蜴,因而在目前的蛇蜥類的骨骼構造上,尚可發現腳退化後的痕跡。在野外,對蛇蜥類與蛇可以下3項來識別:
1.可動性的眼皮: 蛇蜥類,有;蛇類,無。
2.尾巴長度和身體長度的比較: 蛇蜥類,尾巴大於或等於其身體長度,然尾巴易斷且會再生;蛇類,尾巴比其身體長度小,尾巴不易斷。
3.外耳孔: 蛇蜥類,大都有一對外耳孔分別在一對眼睛的後方;蛇類,全都沒有外耳孔
在兩億四千八百萬年前的古生代二疊紀晚期,地球剛經歷過一場生物大浩劫,考古學上稱之為二疊紀滅絕(Permian Extinction).當時陸地上還沒有任何動物存在,而95%的海洋生物包括三葉蟲全部滅絕.其後緊接著就進入了中生代早期的三疊紀,當時各大洲還是糾結成一團的超級大陸,而地球上的第一隻蜥蜴,就在這浩劫之後由兩棲類演化了出來,這種蜥蜴和今天的蜥蜴在外觀和體型上都沒有太大的差別,這種史前的蜥蜴,也正是現代蜥蜴和蛇類的祖先.當然,爬蟲類的老大哥恐龍還有其他的爬蟲類也都是在這個時代出現的.
兩棲爬蟲類的研究稱為爬蟲學(Herpetology),這個字源自希臘文herpo,也就是蠕動或爬行的意思.爬蟲學起始於十八世紀,相當於我們的康熙王朝.全世界共有大約12,000種以上的兩棲爬蟲類,其中爬蟲類就佔了8,000種以上.這個數字已經超過所有鳥類與哺乳類的總合.而新品種仍然不斷被發現.上古時代的爬蟲類曾經橫行地球,種類和數量都非現代族群所能比擬的,現代兩棲爬蟲雖然多達萬種以上,但實際上都分屬於脊索動物門(Chordata), 爬蟲綱(Reptilia)下的四個目:
1. 龜鱉目(Chelonia)
2. 有鱗目(Squamata)
3. 喙頭目(Sphenodontia)
4. 鱷 目(Crocodylia)
多數人對蜥蜴的印象或許還停留在恐龍時代那種醜惡兇猛的冷血面貌.事實上,蜥蜴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卻有許多種類仍然瀕臨絕種而受到CITES的保護,像台灣在2001年底開放的CITES II保育類的綠鬣蜥或巨蜥以及CITES I保育的科摩多龍等都是飽受威脅的中大型蜥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