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今日 ( 25 日) 刊出由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同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與名譽講師趙晞揚共同撰寫的文章,指防疫政策須與時並進,以不同對策靈活應對大流行各階段,並認為「圍堵清零」和「與病毒共存」兩者並不矛盾。他們又指,變種病毒令群體免疫的幻想破滅,「變成一個無法達到的空中樓閣」。
文章以天花作例,指由出現有效疫苗至天花完全被撲滅共花 184 年,而 COVID-19 期間一直有無徵狀感染者,並能繼續播毒,故相信撲滅 COVID-19 比天花更難。
三位學者明言, 1 宗輸入個案漏網就能出現大型社區爆發,本港現需維持「圍堵清零」的目標並非為撲滅 COVID-19 ,而是爭取時間為全民接種疫苗。因為當外國不能實現清零,香港亦難以長期保持零確診。他們又認為,如香港不及早開關,恢復與內地和國際社會的經濟活動,香港將無法生存。
他們寫道:「市民應把握本港現時清零之空間,盡快接種疫苗,讓大部分市民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降低病毒之殺傷力。」
三位學者指,對於元祖版本病毒如果採用如復必泰等有效率達 95% 左右之疫苗,只需約 70% 的人口接種,即可達致群體免疫。不過,對於今年年中流行的變種病毒株 Delta ,其傳播力大增,同時疫苗效用下降至約 88% ,因此需要大約 97.4% 的疫苗接種率才能達到群體免疫。
然而,科興疫苗對 Delta 的有效率約 60% ,如以全民接種此疫苗計算,則群體免疫門檻為 142.9% 。而本港已接種疫苗者約 40% 接種科興,因此所需的疫苗接種率介乎97.4%至142.9%之間。三位學者指出,超過 100% 的疫苗接種率驟眼看似違反常理,但數字反映病毒株不斷演化,增加傳播效率,並降低疫苗之效力,使群體免疫門檻大幅提高,變成一個「無法達到的空中樓閣」。
文章最後提出 4 項建議,包括已打針及驗出抗體者,隔日作病毒核酸檢測可減檢疫;參加宴會、健身、舞會、中學授課等,須出示疫苗證明;學校、宴會廳等要改善鮮風流量;即使 90% 人口打了針,仍需戴口罩,且要打流感針,以防反彈。三位學者又表示,他日全民完成接種疫苗後能深入討論共存方針,但接種率低,很難深入討論下一階段的防疫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