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light 3 – Parallel Shot 的探討與鏡頭的多元化如果你飲大婆台劇的奶水長大,你會看過很多公式化的鏡頭運用而你不自知,只因免費電視時代,電視台是劇集工廠,星期一至五黃金時段產量大約每天2.5小時。當然各劇的編劇、劇本等另計,但用鏡方面,可謂公式化到不得了,因為觀眾看慣,over the shoulder shot三姑一句接六婆一句,一問一答構成一組parallel shot可為一定安全不會出錯。有時可能連over the shoulder都不會用,只是一個簡單的close up,這樣就一定一定不會出事。說得動聽一點,就是大眾化的劇集,因為要大眾化,要看最簡單的易懂的鏡頭,構圖不打緊,打緊的是要看到演員的表情(好似係)。
《瑪》大部分時間都少用parallel shot,個人覺得只要剪接順暢章法仍在,少用parallel shot是很現代的做法。取而代之是更多元化的鏡頭,就抽一集來細看導演如何用影像說故事,以下鏡頭節錄自《瑪》第22集 – 見家長:
1. Top Shot – 劇集一開場是看不見Diamond(廖碧兒飾)樣子的top shot作Establishing shot
2. 緊接的是講電話Diamond作光滑桌面形成的倒映,或許你說「睇到頭已側」,但美指會話「靚啲囉」
3. 食麵這個鏡構圖是導演一貫做法,拍攝方法也較普遍,就像把鏡頭放在雪櫃裡的原理相類近,不過,當你以為沒有什麼特別時,原來是一個2分鐘的長鏡頭,Diamond和大衛就一邊食麵一邊講了2分鐘,一想到演員一NG就要再食過,雖然這間拉麵店水準不俗,也覺得很飽。
4. 食早餐,完全沒有表示對話就要用Parallel shot的意思,1分鐘的對話仍然一個鏡頭過,這一次甚至只見到大衛的側面,從用鏡你知道,《瑪》一早已捨棄了大婆台的忠實觀眾。
5. 導演真的很喜歡用倒映,從鏡可以看到整個飯桌的成員
6. 每一集都可以看到大量留白的構圖,大部分類近的鏡頭,畫面的左方都會留白,主體於右,留白篇幅多於畫面一半,構圖也未必是一個標準的rule of third
7. 終於,一個大量留白的情況下,出現了一個over the shoulder shot,硬要非典型就對了
8. 把趙子龍(潘燦良飾)放在畫面正中間,卻給你看他的背面,亦不給他一個交反應的reaction shot
9. 叫老豆算把啦,仍然只有背面側面,沒有趙子龍的正面
10. 要用放大鏡才看到演員的表情,大量的wide shot和medium shot,一場戲死不用close up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