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閱讀
  • 0回復

物競天擇 人類基因仍在進化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vincent
 
發帖
14793
好友元
10866
閱讀權限
14793
貢獻值
2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于: 2006-06-24
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基因組中大約有七百個區塊顯示,在過去五千年到一萬五千年中,拜「天擇」(natural selection)之賜,基因仍在改變,此一說法為人類仍在進化提供了最強有力的證據。

「天擇」是進化的主要力量。

顯示這種進化改變的基因包括職司味覺、嗅覺、消化、骨骼結構、皮膚顏色和頭腦功能的基因。

許多這種「天擇」的事例可能反映出人類在放棄狩獵、採集,改採定居、務農的生活方式後,所承受的壓力。

這種生活方式的過渡大約五千年前發生在歐洲和亞洲。

根據物競天擇理論,在一個物種中,優良基因會愈來愈普遍,因為這些優良基因的所有者後代比較多。

專家研究過三種人:非洲人、東亞人和歐洲人。

在每一種人中,天擇都讓他們保有大致不同的一些基因。
這種天擇的基因會影響膚色、髮質和骨骼結構,可能是今天每個種族外貌不同的主因。

國家地理學會基因圖計畫主任威爾斯博士說,研究天擇基因或許有助於重建人類過去的許多重大事件,也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世人基因大體相似,外貌卻各具特色的問題。

許多社會科學家都默認人類老早就已停止進化,上述發現大大證明這種想法其實不然。

即便是用腦的進化來詮釋人類行為的進化心理學家也認為,天擇塑造人類心智的工作早在農業時期之前——大約是一萬多年前——即已完成。

上述研究的負責人,芝加哥大學人口遺傳學者普里查德說:「有足夠證據顯示,在過去一萬年中,天擇是人類進化的主要驅動力沒有理由認為人類已停止進化。」

普里查德研究小組的成員還包括沃特、庫達拉瓦里和華裔研究員文曉泉(譯音),他們的研究報告刊登在七日號「公共科學圖書館生物學期刊」上。

他們資料的根據,是「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在三個人種身上蒐集到的去氧核醣核酸(DNA)改變。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二○○三年成立,宗旨是為人類基因組解碼。

這些資料既能辨明容易導致某種疾病的基因,也可以看出進化方面的改變。

普里查德估計,在天擇壓力下,天擇基因開始變得比較普遍的平均時間點,非洲人是一萬零八百年前,亞洲人和歐洲人則是六千六百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