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報道,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表示,中國科學家自1984年首次南極考察並命名了長城灣等第一批南極地名以來,至今已在南極留下了300多個中國地名,並獲得國際承認。
南極地名命名,涉及到國際性、科學性、政治性等複雜問題。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下設南極地名工作小組,由各南極考察成員國派一名測繪代表組成,中國代表是來自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的鄂棟臣教授。
鄂棟臣說,中國南極地名命名主要在測繪地圖上得到體現,因此主要由中國南極測繪研究中心承擔。1984年,長城灣成為中國首個南極地名。多年來,中國科學家相繼命名了不少具有中國特色的名字,如長城站的飲水湖叫「西湖」,中山站的飲水湖叫「莫愁湖」,去年又給新發現的兩處谷坡取名「大唐谷地」「炎黃雪坡」。
按中國有關規定,中國南極地名命名原則,一方面要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富內涵,另一方面要方便科學考察使用。向國際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公佈時,南極地名用漢語拼音(聯合國規定的4種文字之一),但通名都是用英文,如天鵝嶺(Tiane Range)。
據初步統計,南極由各國科學家命名的地名已有1萬個左右。鄂棟臣說,南極地名命名具有國家權益象徵意義,一旦得到認可,就成為不可隨便改動的歷史。如今,國際南極組織正在啟動新一輪國際極地年計劃,各國南極科考活動規模勢必擴展,這也意味著又一個南極地名命名高峰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