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1閱讀
  • 0回復

Sa杰咬文嚼字 - 1:解透「香港先生」 [復制鏈接]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離線史密夫
 
發帖
*
好友元
*
閱讀權限
*
貢獻值
1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使用道具 樓主   發表于: 2005-10-19
大家好!先說點客套話。

「香港先生」竸選塵埃落定啦!個中熱門呀,黑馬呀,有機會再談。「香港先生」,現在為大家解透一下:


先扯下「香港」。香港得名由來,相信大家西史課時早已聽聞,可「Hong Kong」卻教人冒起問號。香港地名、街道名、大廈名、名勝等,多依廣州話音譯,照理香港該喚作「Heung Kong」或「Hoeng Kong」(Gong亦可,不過港府一直奉行「破口音」習慣,讓外國人讀得順口一點。然真確乎?)

據說英軍初抵香港島時,在赤柱一帶登陸,由一名為陳群的蜑民引路,經香港村,薄扶林等地,到港島北部一帶。經香港村時,英軍詢問該處地名,陳群以蜑音回答「香港」,英人即以蜑音"HONGKONG"為記,因而成為全島的總稱。一直到英國人向清朝官廳要求租借海中小島一座,作修船曬貨之用,並指名最好將「香港」島借給他們,這才在中國的輿圖上出現了「香港」這個名稱。

  ──摘自http://hk.geocities.com/sixb03/intro.htm

蜑家(水上人)答以[h 1 g 2](粵音康港),此地就因港島之名而譯為「Hong Kong」。然蜑音(或其他鄉音)很多時都將「傷、桑」、「腳、角」、「將、莊」等混讀。


輪到「先生」出場啦!幼稚園時,稱呼女老師為「先生」。相信大家亦有此經歷。一些小學,甚至中學,學生也是「先生早晨、先生午安」的。古時(忘了自哪朝代)先、生是兩回事(語源倒忘了,他日再翻查),後來才並用。生,古音[s1],粵音聲、鯹白讀(簡單來說,即口頭音)。時至今日,掛在嘴脣邊的,只是訛讀罷了。那又為何「生」講、讀,其音有異呢?其實,一文讀[s1],一白讀[sa1]。老一輩多唸白讀,年輕一輩就難以定奪啦!然有時則讀文讀白又是約定俗成。「釘」、「贏」、「聲」、「山頂」、「赤子」、「調景嶺」……,平時大家怎麼讀呢?


愈扯愈遠,走筆至此。各位,香港先生、小姐,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