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系列9終結篇]〈我為什麼要寫「巾幗系列」〉
關於「巾幗系列」,本來還想多寫幾篇的,比如說〈巾幗梟雄中的政治通識〉、〈晚清男風與林知府的性癖好〉、〈巾幗梟雄與青幫漕運〉等等。也確實搜集了一些資料,起了個頭。不過部份構想有點牽強,很難串連成一個故事。如果只羅列出相關的歷史資料,太單調乏味,我又不想。心想這個系列始終有完結的一天,倒不如在此完結,盡快寫下一個系列吧。
《巾幗梟雄》的確精彩。有人說香港人看無記劇看多了,要求大大降低—《巾》其實只是中等水準以上,就被讚得天上有地下無,是香港人平日看了太多垃圾劇之故。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至少他也願意承認《巾》劇比一般無記劇好。不過轉念一想,無記拍過這麼多爛劇,我們也罵得多了,現在它難得拍了一套好劇,好應該讚揚一下吧,別乘機抽水了。
當然《巾》劇也有不少瑕疵,網民們眼利,找出了許多穿崩鏡頭。之前八篇〈巾幗系列〉也就劇中的歷史背景作過考證,發現《巾》劇犯了不少歷史謬誤。再舉個例,我曾一一校對過劇中所有出現過的年份,當中沒一個寫對,尤其第十九集中的「申酉年」錯得最離譜(申和酉都是地支,不可能同時出現於干支紀年中)。這些謬誤固然礙眼,但不影響劇情。除了我這些唸歷史又特別龜毛(沒辦法,處女座嘛)的人會介意外,相信一般觀眾都不予理會。
圖一:第十九集。圖中的「申酉年」應為「辛酉年」。「申酉年」根本不存在。
有些人也喜歡挑劇中錯處,卻變成了挑剔。挑到後來只會得出「無記劇真垃圾」的廉價結論。這些找碴的文章不容易寫,考證一大輪卻沒人喜歡看,畢竟寫得太枯燥乏味。觀眾們對年代太遙遠的瑣碎歷史知識不感興趣,他們會覺得:一套劇而已,何必太認真﹖
看劇不必認真。於是,我們的劇集也就愈來愈馬虎。這是「雞先定蛋先」的問題。說起馬虎的無記古裝劇,不禁想起日本人拍大河劇時的認真。無記拍一套古裝劇,負責資料搜集的只有一個人。比如說《巾》劇和剛播出的《碧血鹽梟》,都由蒲錦洪負責資料搜集。人家日本拍古裝劇,會找專家就時代、風俗、建築、衣裳等考證一大堆,一絲不苟,務求讓觀眾一邊看劇集、一邊學歷史。有人說,日本電視台面向一億觀眾,市場大,自然花得起錢去認真。真是如此嗎﹖別忘了無記劇也面向全球華人,受眾可不止一億呢。真正原因是沒競爭下的因循苟且心態。
圖二:2006年日本大河劇《功名十字路》的片頭,列出一堆專家人名。
圖三:2004年日本大河劇《義經》的片頭,同樣顯示日本人拍劇的認真程度。
難道香港人不應該對無記劇有要求嗎﹖邊看劇邊學歷史,在香港怎麼成了一種奢望﹖於是我想,不如寫一些文章,考據一下無記劇的歷史背景。只要寫得有趣一點,就能讓讀者寓學習於娛樂。文章不能寫得太枯燥乏味,否則就沒人看了。最好可以加一點惡搞,再在字裡行間抽點水(本人性格問題)。在這構想下,於是開始有了〈巾幗系列〉。
〈001的跳槽歲月〉倒是個異數。本來我在寫〈巾幗梟雄與晚清蝗禍〉,正被一堆歷史資料弄得頭昏腦脹。寫〈001的跳槽歲月〉是為了自娛,正好當作休息一下。誰知這篇文章最受歡迎,反成了系列中瀏覽次數最多的一篇。001也真無辜,當初我揀了幾個出場次數頗多的臨時演員,本想逐一點評(所以才叫〈茄喱啡逐個捉〉),001因為出現最多,所以首先寫他。後來劇集也播完了,餘下那幾個茄喱啡,就不打算寫了,免得重複沒新意。
不過也多得〈001的跳槽歲月〉,這個「巾幗系列」才開始受人注意。透過大家的回應,我開始發現,如果寫得有趣味,觀眾會願意了解劇中的歷史背景。寫這些考證文章並非毫無作用。既然如此,那就寫吧。《巾》劇雖完,還有《碧血鹽梟》接上。我看了數集《鹽》劇,不論是演員還是劇情都比《巾》差得多。也不要緊,我仍會寫〈鹽梟系列〉,反正旨在借題發揮,劇情爛不爛與我無干。
我知道《鹽》不可能如《巾》那樣受歡迎。接下來的〈鹽梟系列〉,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感謝舒爾賽兄不吝指教,多次為拙文補充歷史資料,小弟獲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