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磚引玉...........copy cat~~~
五大迷思卅一:孩童吃素會影響發育?二:不吃肉會缺乏蛋白質?三:吃素比較容易餓?四:吃素一定可減肥?五:吃素要補充奶和蛋?
除了宗教信仰的影響,現在愈來愈多人,肯定吃素對健康有益、也能替環保盡力,然而,改變飲食習慣的過程中,仍有人因為對素食陌生,產生各種疑慮,以下整理了看待吃素的五大常見迷思,由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花蓮慈濟醫院一般內科醫師許瑞云,替讀者一一分析。
迷思一:孩童吃素會影響發育?
這個迷思源自許多人對於不吃肉缺乏不安全感,認為損失了重要的營養來源,不過許瑞云表示,吃素就算會缺乏部分營養素,但也容易透過食物補充回來,然而肉食對身體帶來的毒素,卻很難排出去。
許瑞云指出,有醫學報告顯示,如以正確的方式讓孩子吃素,也就是不以甜食以及精緻澱粉為主,孩子一樣能獲得均衡營養,腎臟及肝臟的負擔比肉食者減輕許多,而且素食中大量補充的礦物質、維生素也有利發育。
不過,吃素的孩子可能較易缺乏維他命B12、奧米加三脂酸及鐵質,可多選取富含此類營養素的食物來補充。同樣的道理,許瑞云認為,懷孕或哺乳期間,素食沒有肉食的毒素,所以能提供寶寶更好的營養,對於應重點補充的鐵、鈣、維生素D,同樣透過飲食就可補充。
迷思二:不吃肉會缺乏蛋白質?
蛋白質是肉類主要的營養成分,所以常有人誤認吃肉才能補充蛋白質,其實許多植物性食材均富含蛋白質,包括豆類、堅果類等。
不過許瑞云提醒,國內許多素食者,都太偏重在黃豆以及其加工品,作為蛋白質攝取來源,她指出,一方面許多黃豆都是基因改造、加工品又不如新鮮食材來得健康,因此建議還是要從其他豆類、堅果類來多元攝取。
迷思三:吃素比較容易餓?
許瑞云指出,素食跟肉食相較,由於肉類滯留在腸胃道的時間較長,因此較有飽足感,所以葷食者改吃素後,肚子可能容易餓;另一方面也與脂肪有關,有些人吃素只吃蔬菜,加上若只用煮燙的方式,容易缺少脂肪,所以腸胃容易排空而有飢餓感。
改善之道可選擇纖維質較高的五穀雜糧,比如糙米飯、五穀飯、乾豆類,可延長消化時間來增加飽足感,並適當搭配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類食物,因為堅果類富含好的油脂加上纖維素,可使血糖較穩定。許瑞云建議,好的脂肪來源還包括亞麻籽油與苦茶油,前者適合涼拌、後者可炒菜。
迷思四:吃素一定可減肥?
有些人因健康因素而吃素,然而並不代表吃素就不會有代謝症候群問題,許瑞云表示,現在外食人口多,餐廳使用的油不一定好,加上若常食用白米、甜食、餅乾,這些精緻的澱粉類也會帶來過多熱量,所以有些素食者不一定能減肥,反而還容易有三酸甘油脂過高或心血管方面疾病。
提醒吃素者,仍應該注重營養素均衡,且不建議把減肥當作吃素的目的。
迷思五:吃素要補充奶和蛋?
有些人吃的是奶蛋素,但許瑞云比較不建議食用,有兩個原因:第一、奶跟蛋均是國人常見的食物過敏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吃,因此不是非補充不可;第 二、這兩種食材的來源分別來自牛跟雞,因此當需求量愈大、飼養的數量就跟著變大,無法達到環保的目的。
許瑞云進一步表示,現在的雞多半施打荷爾蒙來促進養成,加上集中在雞舍的高壓環境下,容易產出蛋殼脆弱的雞蛋,食物的營養價值較差。
另外,牛奶常被視為補充鈣質的主要來源,許瑞云則表示,牛奶有很好的鈣含量、但牛奶內的蛋白質,容易讓鈣質從腎臟流失,所以未必補到鈣,建議改由其他植物性食材補鈣、增加蔬果攝取,加上足夠的陽光照射來形成維生素D,同樣能達到保護骨質的作用。
2010/4/24人間福報 ■ 文卅張雅雯